世界看热讯:发力高端装备 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2023-02-08 10:51:25 人民日报
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进步,下一步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今天起,本版推出“构建新引擎制胜新赛道”系列报道,走近一线,了解现状,展望前景。
(资料图片)
——编者
“开工!”1月30日,陕西西安,航空工业西飞机翼装配厂生产现场,60多名职工紧张忙碌,长约17米的C919大飞机机翼正在组装。
“大伙儿干劲十足,我们全面掌握了大飞机机翼数字化制造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航空工业西飞机翼装配厂厂长王超说。
“成功!”1月10日,广西玉林,柳钢中金不锈钢有限公司内,由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研制的二十辊不锈钢冷轧机组,成功完成冷联动试车。
“这是国产‘手撕钢’装备的又一次落地应用。”国机重装中国重型院板带轧制装备研究所负责人刘云飞说,预计今年内设备将正式投产。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装备产业,是指具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的装备产业,包括民用航空航天装备、高端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近年来,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有何新进展?今后如何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大国重器接连问世
规模质量稳步提升,关键领域不断突破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7%,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4.5%;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增长31.2%,是拉动工业利润增长最多的制造业行业。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正式投用,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发运,世界首台桩梁一体造桥机“共工号”、全球单机容量最大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顺利下线……2022年,高端装备产业在不少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规模持续扩大,质量能级不断提升。
——攻坚克难,大型客机技术支撑不断加强。
2022年,C919大型客机成功交付,“鲲龙”AG600M灭火机惊艳亮相,我国在航空运输设备领域奋勇攀登。
大型客机的研制,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大型装备制造领域的综合能力。比如,一般大型客机都拥有一对纤长优美的机翼,是机上最复杂的机体结构件,考验着民机结构件柔性制造的能力。“我们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翼盒、襟翼、副翼、缝翼、中机身等5个工作包的装配工作,占C919机体结构的50%以上。”王超说,为了给国产大飞机插上“中国翼”,航空工业西飞先后突破200多项技术难题。
——追求绿色,高端能源装备更加自主可控。
作为核电汽轮机组的“心脏”,转子在工作时高速旋转,要承受巨大的离心力、扭转力。如何确保转子高强高韧,是个难题。“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相关研究,不断试验原材料化学成分,探索加工工艺。”国机重装二重装备副总工程师沈国劬说。
2022年11月,国内首件Ni3型核电汽轮机自主化低压焊接转子锻件通过行业鉴定。“这标志着我们成功实现了‘华龙一号’核电汽轮机组‘心脏’——全系列材料焊接转子锻件的国产化制造。”沈国劬说,这对实现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和国产化,带动核电技术“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发力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屡添重器。
“手撕钢”,薄如蝉翼,却耐腐蚀、耐潮、耐光、耐热。“生产手撕钢,难度不在薄,关键要又薄又宽。机组所有的零部件,无论软硬件,都需要我们自主研发。”刘云飞说。
2022年,国机重装中国重型院研制的成套冷轧机组,成功轧制出厚度为0.03毫米、宽度为720毫米的手撕钢,在国内首次实现超宽幅极薄不锈钢带的稳定轧制。
向中高端迈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突破技术瓶颈
“每一项重大民机航空装备的研制,都需要攻克数以百计、千计的关键技术,形成一大批创新成果,并向外辐射和溢出,牵引相关制造业形成革命性突破。”航空工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机床的能力,决定了加工的精度,也决定了成套装备的成败。只有提升机床的性能,才可能实现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叶片,或船用重型曲轴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表示。
采访中,不少企业和专家表示,高端装备往往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具有很强的产业辐射、促进作用。整体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仍须加大投入、奋力攻坚,特别是要在提升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发力。
提升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供给水平。“以核电汽轮机的转子为例,想实现突破,第一步要先攻克‘材料关’。只有化学成分配比确定,才能开展下一步的生产。”沈国劬说。
“近年来,全社会对产业基础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加速突破势头正在形成。”罗俊杰认为,今后还要在基础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上下足功夫,以进一步提升高端装备的产品性能、稳定性、可靠性。
增强软件能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高端装备都是软硬件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我国企业先后攻克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多轴联动等核心技术,一批五轴龙门镗铣加工中心在重点领域实现工程化应用。“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在软件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未来还需要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方面迎头赶上。”罗俊杰说。
创新布局亟待优化。“我国工业制造在学科基础、技术基础、产业基础等方面仍缺乏有效互动,设计、制造、测试、保障等环节发展不均衡,工具支持、人才支撑仍不够完善。接下来,需要更好衔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打造创新体系,切实提升研发能力。”罗俊杰说。
坚持创新研发
各方协同发力,推动高端装备做优做强做大
2月1日下午,西安阎良机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1003架)机顺利完成农历兔年首次试飞。
“AG600M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主要系统国产化率达到100%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彰显了我国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实力。”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说,今年公司将推动AG600M完成表明符合性试飞,使其通过整机和各个子系统的一系列试验,真正具备执行灭火任务能力。
国机重装今年将全面推进630摄氏度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转子锻件的研制工作。“该锻件所需的耐热钢,从材料设计到冶炼、锻造、热处理都充满挑战。”沈国劬表示,目前,这种锻件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成功的工程化量产案例,“我们要努力争当第一人。”
采访中,不少企业和专家表示,推动高端装备做优做强做大,既要企业持之以恒地加强创新,也离不开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推动共性技术突破。“目前,高端装备遇到的‘卡脖子’难题,靠一家企业往往难以突破,需要相关方面牵头,共同攻关。”罗俊杰建议,政府部门聚焦共性技术,牵头组建联合体,共同开展核心重大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究,为行业发展夯实基础。
加强财税金融支持。“高端装备的研发耗时长、成本高,建议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聚焦企业创新活动。”罗俊杰说,例如鼓励商业银行围绕重点方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设计专属金融服务产品;鼓励企业探索供应链金融、设备融资租赁等产融结合新模式等。
-
-
世界看热讯:发力高端装备 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
世界微动态丨今年首份银行稳定股价方案将出炉
-
美联储退出qe标志着什么?美联储加息意味着什么?
-
微头条丨内蒙古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2022年达到6.14亿件
-
全球热讯:大展宏“兔”迎开学 “兔”飞猛进向未来
-
2月6日起坐高铁去香港无需核酸检测|全球热资讯
-
每日时讯!我国将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
-
买护肤品哪个平台比较可靠?买护肤品靠谱的平台有哪些?
-
微资讯!吃橙抗原检测呈阳性?这些谣言要“橙”清
-
山西阳泉市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观天下
-
今日视点:四川广安多部门组建专班治理医美行业乱象
-
铜陵市2022年物流业稳定增长-天天快看点
-
天天头条:合肥推进“科大硅谷”建设
-
发改委谈春耕物资:当前化肥供需基本面好于上年同期|每日关注
-
吉林省科英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研发创新持续生产扩容
-
-
世界微动态丨今年首份银行稳定股价方案将出炉
02-08, 10:52 -
微头条丨内蒙古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2022年达到6.14亿件
02-08, 11:02 -
2月6日起坐高铁去香港无需核酸检测|全球热资讯
02-08, 10:46 -
每日时讯!我国将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
02-08, 10:58 -
天天速讯:春节后多地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02-08, 09:58 -
强信心·开新局丨“进出”展新姿 黔贵涌春潮-当前关注
02-08, 09:50 -
国家医保局: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治疗用药已全部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02-08, 10:01 -
世界快资讯丨餐饮业现“开门红” 巩固复苏态势需多方合力
02-07, 10:52 -
【全球新要闻】力争今年煤炭产量超13.65亿吨 山西坚决完成电煤保供任务
02-07,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