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人物丨传奇人物谈碳中和,简单两句话却一语中的|当前视点

2023-04-03 13:51:34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

虽然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31日闭幕。但论坛上的人和事还在发挥着余热,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便是其中之一。


(资料图片)

张跃在博在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中的发张跃言引起了不小的凡响。

张跃曾是湖南商界的一个传奇。1988年,张跃成立远大开始创业,1996年,远大公司便已家喻户晓。作为创始人,他更像是中国90年代的网红——36岁购买私人飞机,同年拿下中国第一张私人飞机驾照,40岁出头将中央空调卖到全球80多个国家,50多岁他用19天造57层摩天大楼等。而如今,作为博鳌论坛常客,他在今年的论坛上说到了这些......

建言献策助力碳中和

据统计,建筑行业每年消耗接近50%的能源,平均寿命却只有50年。50年后不仅混凝土垃圾堆满地球,大部分建材还要重新生产,这是任何清洁能源都无法代替的碳排放源头,并且带来极高的社会经济负担。

此背景下,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就建筑行业低碳转型等有关话题,向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张跃看来,限制能耗是治标,而通过建筑本身的隔热来减少能耗需求才是治本之道。因此,研究建筑的超长寿命和超强隔热,对人类子孙后代来说是一笔长期投资。

“建筑业同样可通过增强保温、隔热技术、建设工厂化建筑、高效利用废热能源、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等手段助力绿色发展。”对于建筑行业低碳转型,张跃表示关键是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把建筑的隔热做好,让它的运行能耗降到最低;二是要在建材上寻求转变,争取不用或少用混凝土。在既有建筑低碳转型上,进行近零能耗改造是减碳的关键。对此有专家称,张跃这两句建议看似简单,但却针砭时弊,一语中的。

建筑减碳的最大“拦路虎”,是建筑隔热不到位。把建筑隔热做好,室内冬天的暖气和夏天的冷气便不易散失,房子就只需少量能源,就能达到恒温效果。“这好比是人穿上一件厚棉袄后,就不会再怕冬天寒冷了。这个逻辑很简单、也很容易实现,也可以让我们居住的房子更舒适”,张跃如是说。

此外,张跃还表达了自己对于风电发展的看好,他指出,通过改革风力发电设备的风机叶片,再结合智能电网的全国调度,国内风电的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并解决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张跃强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对风机叶片进行改革,不能再用等材料来做叶片,而应该是铝合金、钛等材料。“只要方向对了,用简单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减碳减排的目的”。

在张跃看来,如果中国的风力发电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智能电网的调动,其实可再生能源在风能的应用方面是可以实现的。但事实是,现在国内风电工作的效率和范围太小,导致了“弃风”现象严重。

太阳能与风能将是未来能源问题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但目前首当其冲的是做好节能。”张跃表示,目前,欧盟在推动碳中和政策层面最优先的便是推动建筑节能,“并提出了被动式建筑标准,通过对建筑自身的空间形式、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调整,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最后,张跃还总结道,如果我们对风机的叶片进行革命,使得风电的年产量提升3-4倍,同时遇到台风等灾害也不会出现意外,再加上全国的智能电网调度,那么解决地球的碳排放或者气候变化问题,是可以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的。

虽然博鳌论坛已经结束,但是很多建筑和风电领域专家以及学者还在讨论和热议张跃的言论和观点。

从一穷二白到商业传奇

很多人对远大集团很熟悉,但是对他的创始人却知之甚少,能源产业发展网(Energy-ID)就此介绍下这位传奇人物。

张跃能有今天的成绩,能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大放异彩,能在碳中和方面提出如此针砭时弊的建议,也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张跃的人生也是经历了无数磨难。1960年张跃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境不好,但是父母却是很有远见之人,他们发现张跃在画画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后便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有了父母的栽培和鼓励,张跃也是倍加努力。1978年,张跃凭借着对美术的一腔热忱,考入师范专科学校,继续学习美术。经过三年平淡而充实的大学生活,张跃毕业后选择回到郴州,入职一所中学担任美术老师。

但张跃骨子里却有一股闯劲,他不安于现状,不想就这样一辈子做个老师直到退休,他想做些大事,思索再三之后他提出辞职,当时很多亲戚和朋友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但张跃还是毅然决然离开了教师的岗位。

张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喜欢教师这个行业,他想趁着年轻多去尝试,去其他行业或者商界去闯闯,因为他知道只要拼搏了才有可能。

张跃首先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虽然惨淡收场,但他并没有灰心,之后他还尝试做餐饮行业、卖电视机、摩托车,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以放弃告终。虽然创业没有很大成就,但是日子大有起色,最重要的是他从中积累了实干经商的宝贵财富,培养了成功商人必备的敏锐的嗅觉和独到的眼光。

1987年冬,张跃回东北老家过年,他发现外面天寒地冻,屋内却很暖和,一个赚钱的灵感从他心头一闪而过。他心想:南方的冬天虽不比东北温度低,但是也阴冷潮湿。对于年幼的孩子和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来说实在难熬,如果有取暖设施售卖,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说干就干,但张跃却不是很盲目去干,他先是走访调查、分析市场,觉得这个想法能赚钱后,他就开始了又一次创业。于是张跃正式注册成立远大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开发取暖设备。

正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远大有限公司成立后,张跃的弟弟也过来帮助哥哥。张跃的弟弟因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工专业,得益于自己的专业所学,他负责产品研发也算得心应手,张跃也非常放心。就这样,远大集团逐渐走上正轨,张跃的弟弟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虽然后来遇到了锅炉泄漏和爆炸事故频发的事件,这让远大集团和张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困难很多同行纷纷转行,但张跃选择迎难而上。张跃逆流而上,在弟弟的鼎力支持下,他们开辟出了无压汽锅供热技术,这一专利技术让他们盈利百万之多。

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在空调市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张跃立刻前往日本学习,然后组织人马投入研发,1992年,远大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非电式空调,一投放市场就卖断了货,他的财富呈现指数式增长。

其实,张跃能够成功最大的秘诀就是实干,这让他成为了商界的一位传奇。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储能网等

推荐要闻
房产推荐
理财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