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汛期,地质灾害如何防范?
2023-07-11 15:06:32 央视新闻客户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一进入7月,各地雨情信息就不断发出预警。《新闻1+1》邀请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红旗,共同关注:汛期,地质灾害如何防范?
“七下八上”马上就到 防范地质灾害首先要做好什么?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从往年规律来看,“七下八上”雨量大,灾害多发,也是地灾防治任务最重的时候。自然资源部或者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已经做了一些针对性工作,比如加强值班值守、加密监测预警,包括专家、技术、力量在一线驻守支撑。现在最主要的是要密切关注雨情和水情。有时降雨量和降雨落区都是局地性的,比如在一个地方持续下雨,有叠加作用。所以短临降雨的预报,包括下游要注意到上游来水的情况,加强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的短临预警,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另外有预警还不行,还要检查防御方案,包括应急预案,分工和措施是不是准备好了。当然,还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
旱涝急转、极端天气变化需格外关注地质灾害防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从地质灾害影响因素来看,最担心的是极端的天气变化,无论是旱涝的极端,还是雨量特别的异常,这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因为旱涝的急转,岩体会对水更加敏感,所以尤其是前期干旱,后期可能出现极端降雨的时候要特别引起注意。
面对地质灾害:预警紧急避险转移最重要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从极端天气的预警预报来讲,最紧要的还是对短期临时的雨情和水情信息及时发布,及时共享,把预警信息要告诉到受威胁的群众,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里面的群众。根据风险等级排个序,哪个地方风险高了,就需要采取紧急的避险转移措施。我们在以往存在侥幸心理,比如说对预警的信息忽视或者无视,避险撤离不及时,或者说避险撤离完了以后,不遵守危险区的管控,又返回去,这样酿成的人员伤亡的教训很多,所以我们要对预警信息特别重视,要做出预警响应。
全国28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数据的摸排,为防范地质灾害带来哪些帮助?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作用非常大,哪个地方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数据是一个基础。以往数据实际上反映的是历史的基本规律,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同时我建议不能拘泥于这些经验的认识,尤其是建议大家要分析环境的变化,要多留意监测数据,尤其是短临的预警信息,根据新的形势作出研判。尤其是到了“七下八上”的时候,我觉得也是旅游人员、外来人员,到山区里面避暑人员,是比较密集的时候,所以这时我们把这些数据信息,把风险隐患多做一些警示、公告和公示,让更多的人知道,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
-
新闻1+1丨汛期,地质灾害如何防范?
-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4亿
-
13处中国自然保护地被授予“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
-
自然资源部:下一步将指导各地推进“净矿”出让
-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国家林草局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
中原银行3730万股内资股二拍遭流拍
-
碳酸锂投研框架 从入门到精通(一)
-
中汽协: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2.9GWh 同比增长22%
-
华工科技触及涨停
-
本科不低于五千元、专科不低于三千元!青岛困难家庭大学生可申领
-
未来两天重庆中小河流水势基本平稳,无明显涨水过程
-
临沧双江茶旅融合助民富促城兴
-
助力“悬空老人”圆梦,长宁这个加梯自治小组加入了年轻人
-
特斯拉即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儿童“纯电越野摩托”
-
张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必须从遏制增量与化解存量两个方面下功夫,而遏制增量更加根本
-
-
新闻1+1丨汛期,地质灾害如何防范?
07-11, 15:06 -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4亿
07-11, 15:10 -
新茶饮行业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
07-11, 10:05 -
全国总工会:努力实现2023年底全国服务站点达到15万个
07-11, 10:10 -
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各地紧盯江河湖库 力保安全度汛
07-11, 10:12 -
防汛关键期即将来临,各地如何应对?两部门这样部署
07-11, 10:13 -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会商调度重点地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07-11, 10:14 -
河北阜城:“质量管家”服务之为企业标准化建设谋篇布局
07-10, 16:09 -
枣花香漫城
07-10,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