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城的崛起之路:每日视点
2022-12-01 10:51:16 农民日报
日前,记者走进陕西省商南县,一眼望去,山山岭岭间,茶在林中,林在茶中,一条条弧形的绿色“腰带”,将起伏的山头缠绕得严严实实。当地村民感叹:几十年来,荒山变茶山,茶叶富群众!
六十年探索,六十年坚持,茶叶在商南县生根发芽,衍生出了中国西部最北端的“茶叶之乡”。
山上种茶,农闲务工,既解决粮经争地矛盾,又增加了农民多重收益。这是一条创新路、生态路,更是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崛起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减荒增绿——
一片叶子富裕一座城
说起商南县的茶叶,总是绕不开一个人——张淑珍。
“一生只做一件事。”接任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的刘保柱,对86岁的张淑珍竖起大拇指,“有她一生的奉献,才有了商南今天的茶叶。”
196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的张淑珍,毅然放弃去省城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前往最困难的地方。商南林业站,成了她离开大城市,开启农村生活的第一站。
如何发展经济作物,带领农民增收致富?1962年,张淑珍开始种茶试验。7次移种,6次失败,爬起来跌倒,跌倒了再爬起来,青春与一次又一次挫折碰撞。
经过8年的反复试验,张淑珍收获了3斤8两茶叶。这小小的成功让倔强的张淑珍增添了信心。直到1976年,商南县茶园面积达到了2.7万亩。年复一年,商南县的荒山减退,绿意递增。
减荒增绿,茶林共植,一片叶子富裕一座城。六十年发展历史,由一粒籽,一棵苗,到满山茶,推动生态文明在商南县得到生动实践。
兴茶植绿,促农增收,种植规模是基础,科学技术是关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是重中之重。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商南县现有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90个,茶叶初制加工厂200余个,茶叶种植大户6200户,遍布全县10个镇办10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实现了“人均一亩茶”,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商南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来抓,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强商南茶生产、营销、科研、文化等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亩均效益,精心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推进茶旅融合,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安全更加巩固、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业态功能更加丰富、融合发展更加紧密,建设形成区域闻名的“生态茶城”。
“茶产业已成为商南县产业脱贫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让‘小小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重要力量。”商南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田培训说。
腾笼换鸟——
科技赋能量质双提升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变化,商南茶叶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让商南茶走在了全省前列。
腾笼换鸟,淘汰有性系茶籽点种,推广无性系良种插枝育苗,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茶叶品种、产量、质量同步提升。
“在苗木培育上,我们建成了全省最大、最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穴盘育苗基地。”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告诉记者,“公司持续引进新品种进行实验,在已有的30多个品种中优选龙井、黄茶、白茶等良种,实现苗木本地化,供应全县甚至全市。”
品种更新换代,茶农受益颇多:无性系良种茶叶抗病虫害性能强,成活率高,发芽时间统一,叶片大小一致,品质和产量都高于传统茶叶,每亩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商南县共建茶园25.5万亩,其中丰产茶园16万亩、可采摘茶园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亩、有机认证茶园3.2万亩,年产茶叶8000吨,产值达12亿元。
科技赋能,茶产业升级换代。商南县全面加强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建立完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注重提升技术骨干的技能,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保障。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商南县推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设立“商南茶叶实验室”,研发生产茶饮料、保健茶、茶食品、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如果民营企业缺乏创新,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在不断研发新产业,持续提升茶叶加工新工艺,让产品质量更高更好。”商洛市科技特派员、商南县决咨委委员的王超说。
好生态种出好茶叶。商南县实施绿色防控、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强化茶园生产管理,加强“两品一标”认证,打造了一批有机生态、休闲观光的智慧茶园。在提高质量上,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茶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从茶园到茶杯”全程溯源。
“商南茶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经久耐泡、有益物质丰富,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商南县茶叶发展中心主任陈耀说。
据了解,商南现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茯砖茶、工艺白茶五大类二十多种茶产品,以“商南泉茗”“商南仙茗”“秦园黄茶”“商南白茶”“商南龙井43”等为代表的绿茶和以“双山”“秦园春”“秦岭红”为代表的红茶,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国饮杯”“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品牌价值为4.44亿元。
融合发展——
生态茶城走出特色路
商南因茶而名,茶叶叠加在文旅康养元素中魅力无穷,张力无限。
在富水观看《闯王寨传奇》离不开茶;游试马现代农业园区,坐在亭台俯视清泉流水,仰望蓝天白云,一缕飘着茶香的热气与雾霭冉冉升空……
近年来,商南县积极培育链主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和线上线下共融共享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度挖掘“秦汉积淀”“明清古迹”“茶马古道”和“革命老区”等文化资源,以张淑珍“南茶北移”先进事迹为索引,创作“商南茶歌”,传承茶叶创业及养生文化剧目,进行传唱和展演,讲好商南茶叶故事。
以文化人,以茶兴业,以旅强基。商南县紧扣打造“康养慢城”目标,在城关、富水、试马、金丝峡等地建设康养度假区。并将茶产业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有机结合,以金丝峡AAAAA级景区为中心,打造多条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研学实践等多功能旅游线路,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
在政策扶持上,商南县高度重视生态茶城建设,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茶叶产业3000万元等,用于扶持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电商营销、生态茶园、精深加工、茶旅融合等方面,并吸收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
“一片茶园一片林,绿色生态屏障在茶林互补中相得益彰,增加了空气湿度,形成了适宜植物生长的‘小气候’。”刘保柱说,“如今,商南许多茶园,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了餐饮、民宿、娱乐等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观光休闲。”
融合发展,生态茶城走出特色路。商南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绿色、健康、高效之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灵秀商南展新颜。通过“茶产业链主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把群众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条上,引导从业者参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茶产业链各个环节,全县有5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人均增收5000元,茶产业富民增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了企业盈利、农户增收、社会发展的多赢局面。
“酒香也怕巷子深。商南县虽然是茶叶优生区,但目前品牌繁杂,形不成‘拳头’效应,我们正在申请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以茶为媒,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提升商南茶的市场占有率。”陈耀表示。
-
-
生态茶城的崛起之路:每日视点
-
延长甘蔗宿根年限,蔗农收入转亏为盈
-
中国石化氦气提纯技术获重大突破
-
语言、行动、心念、心口意决定了你的人生!:重点聚焦
-
聚焦:杰弗里斯将接替佩洛西任众院民主党领袖
-
最后一个月,再不买就要多花 1 万多?新能源车销售人员:店内出现销售热潮-今日热闻
-
@湖南人,看雪景不一定要出远门,南岳雾凇美景等你来
-
热讯:课前学情分析、课后分层布置任务,这所中学智慧课堂实现精准教学
-
今亮点!中正氢气锅炉兼顾环保与经济效益 成为亚星新材料的减碳利器
-
环宇京辉总经理张岩:“后冬奥时代” 氢燃料车进入2.0阶段-世界观点
-
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 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 今日精选
-
浮动70%-100%!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山东最新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发布-天天即时
-
资本疯狂进入,3600亿项目在手,埃及绿氢经济为何火了 观热点
-
全球快看: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工信部创新加快构建梯次培育发展体系
-
全球焦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电视销量为1.43亿台 电视销量下降或迎拐点
-
-
“网络流动商贩”不要越过“五道红线”
11-29, 15:45 -
焦点关注:公安部交管局:世界杯期间将严查酒驾醉驾
11-20, 19:46 -
五部门:企业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1环球讯息
11-20, 19:40 -
环球快资讯丨我国将从五方面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
11-20, 19:57 -
全国秋粮收获已接近尾声 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助力今年秋粮再获丰收4世界报资讯
11-20, 19:53 -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丨盂县国运公司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
11-16, 17:57 -
【众志成城 同心抗疫】首府严格执行二十条措施 确保疫情防控生产发展两不误
11-16, 17:53 -
北京注协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促进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
11-15, 10:01 -
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11-15,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