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荔小坡村的逆袭路

2023-09-08 10:04:32 央广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渠烂、坡断、路不平,以前全村三分之一的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的地是盐碱地,种不出庄稼,一种就赔钱,大家都没了信心。”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党总支书记薛安全说。

9月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小坡村万亩冬枣示范园。“2000年左右,我们村的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是省级贫困村。现如今,站在小坡向东望,小坡一片新气象,万亩冬枣才展现,家家户户十几万。”站在大荔县万亩冬枣示范园的观景台上,薛安全介绍。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外,冬枣大棚接连成片(央广网发 彭一鹏 摄)

近年来,小坡村通过修建水渠不断改良土壤,经过多次考察,于2002年尝试试种冬枣。“第一年,村民李建华的10亩冬枣品质最好,一共卖了23.8万元。”薛安全告诉记者。

冬枣种植取得成功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发种植冬枣,外出务工的农民也纷纷回村发展。大荔县在小坡村建成了万亩冬枣示范园区,按照“政府扶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分户经营”的发展模式,壮大培育冬枣品牌,将冬枣种植延伸到储存、物流、电商、培训以及销售各个环节,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截至目前,小坡村冬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000亩,年产值达到1.2亿元,人均收入也提高到2.5万元。

87年的薛康在2016年以前一直在西安做小生意,感觉家乡的冬枣种植越来越好,也选择了回乡发展。“目前承包了400多亩地,建设好大棚的有200多亩,今年情况好的话能有1000多万的收入。”薛康告诉记者。

“我的投资也比较大,但是一至两年就能回本。后期打算把仓储、物流等都做起来,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薛康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冬枣的品质要想好,土壤才是关键。”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周爱英正在大棚里察看枣树的生长情况,她是村子里的“土专家”,村民有关枣树生长的问题都会找她。

在政策和专家的帮助下,小坡村冬枣的质量越来越好,村里注册了“小坡”牌大荔冬枣商标,连续多年被评为金奖产品,实现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营销,被列为“国家林业局技术研究中心示范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冬枣示范基地”。

“我们的冬枣不愁销路,在北京的展会上被大家争相抢购,还亮相了第十九届亚运会。”薛安全说,“下一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擦亮我们大荔冬枣的金字招牌,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大荔冬枣。”

推荐要闻
房产推荐
理财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