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命最后 10 小时的影像,再看依然泪目…
2023-04-11 10:09:21 人民网
林俊德,是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院士,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参与了中国全部的 45 次核试验任务。
(资料图)
一辈子隐姓埋名的他,在生命的最后 10 小时,在病房里仍争分夺秒地为国工作。离世前的这段画面,更是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今年清明节前夕,林俊德的儿子林海晨从陕西西安赶至新疆马兰革命烈士陵园,看望了长眠在此的父亲。记者采访了林海晨,一起走近他眼中“不近人情”的父亲林俊德。
一次次拒绝儿子的探望
他将最后一刻用在了“刀刃上”
拍摄于林俊德院士去世前一天的影像中,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有十多根管子,拖着疲惫的身躯,颤抖着操作眼前的笔记本电脑。
当时,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放弃化疗和手术,把办公桌搬进病房,开始与死神赛跑。
尽管护士一次次提醒林俊德,他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合坐起,但林俊德回复说:“躺在床上是病人,坐起来就是正常人。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哪怕是只有几个小时,我也要在最后的时间坐着工作。”
住院期间,林俊德一次次拒绝了儿子林海晨的探望请求,直到去世的前两天,他才允许儿子来到自己的病房。
林海晨:当时,父亲不让任何人来看望。他的感觉就是“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让我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生命最后的两天时间里,林俊德在电脑上整理了大量资料,三次打电话指导或询问科研工作,两次召集课题组成员,布置后续任务。
2012 年 5 月 31 日 20 时 15 分,他终于放下工作,可以休息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为“机遇”而“发狂”
他放不下的事业始于新疆马兰
1963 年,我国首次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全面展开,25 岁的林俊德接受了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的任务。他带领着和自己同样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扎根新疆马兰,开展艰苦的技术攻关。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林俊德负责研制的压力自记仪准确测量到了核爆炸冲击波的参数,为我国首次核试验留下重要数据。之后,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他带领团队研制出系列测量系统,在我国历次的核试验中得以成功运用。
“一个是机遇,一个是发狂。”谈及成功的关键,林俊德坦言,自己取得成功是源于国家给予的“搞核试验的舞台”;此外就是要“发狂”,一旦抓住机遇就要发狂地工作。
林俊德基本每天晚上都会到办公室工作,“因为到办公室一坐,灵感马上就来了。只要有一个小时,我就往办公室一坐,思想集中了,什么也不考虑。”
在献身核事业的半个世纪里,林俊德带领团队取得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4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2 项、军队科技进步奖 31 项。
做人要做“梁”和“柱”
他还是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
在儿子林海晨的记忆中,同在驻疆某部队工作的父母始终是忙碌的。“家是旅店,对父亲来说就是睡觉的地方。对他的印象就是周末陪陪我们,放一些音乐。”
林俊德一家人合照
林海晨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时坦言,在林俊德升到主任之后,家中配备了电话。可当看到儿子使用电话打给他自己或者同学,林俊德都会不高兴。
林海晨:他说这是给工作安的电话,不是给生活安的,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我觉得别人并没有分得这么清。
记者:你有没有理论过这些事?为什么别人可以做,我不可以做?
林海晨:理论过。他说别人是别人,别人犯错误你也犯错误吗?或者说别人要去干一件你认为不对的事,你也要去干吗?
1989 年,林海晨考入长春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是父亲帮他选择的,他还在大学期间如愿以偿入了党。“我爸跟我说,‘ 入党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你一时热血就入了 ’。他强调过很多遍,说这辈子能有这一切都是党给的,一定要对得起党。”
大学毕业后,林海晨进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成为一名工程师。在那之前,因为父母所在的单位迁移到了西安,他得以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
工作之后,有一件事令林海晨记忆犹新。当时,他第一次拿到工资就买了带鱼回家,本想得到父亲的夸赞,没想到却被父亲“劈头盖脸”批了一顿,“我爸说你有这个时间不会看两本书吗?搞形式主义干什么?把工作干好才是最大的孝心。”
起初,对于父亲的不近人情,林海晨理解为父亲对他抱有过高的期望,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的精神世界。“父亲说,就像盖房子,房子拆了,梁和柱还在。人就要做梁和柱,不要图花里胡哨,要永远有自己的价值。”
林俊德去世后,按照遗言,他的骨灰被埋葬在新疆马兰。从此,他与战友一起,永远守护他们曾经战斗了一辈子的地方。
择一事,终一生
致敬“国之脊梁”!
更多内容,点击视频了解 ↓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面对面》
(编辑 王鹏)
-
-
他生命最后 10 小时的影像,再看依然泪目…
-
天天快播:河南周口:调整二套住房认定标准,购房可提直系亲属公积金
-
小米 13 Ultra 外观曝光:4 月 18 日正式发布
-
环球最新:充电只要 18 秒 车主狂喜!新型水系锌离子电池材料问世
-
世界观天下!徐闻:两片海连起甜蜜致富路
-
“Z世代”或重拾“笨手机”
-
信息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每日看点
-
行业格局重构 业内共探酒业如何觅机遇寻突破 全球快报
-
每日速递:走向世界的中国“土特产”
-
筑牢种业创新基础 实现高水平保护利用 世界热文
-
兰宝传感终止科创板IPO 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天天头条
-
美股纳指跌0.03% 甲骨文谷歌跌约1.8%苹果跌1.6%
-
世界球精选!格瑞维亚荣膺中国汽车风云盛典“最佳设计车”,创领全维价值新格局
-
今日申购:中船特气、晶升股份、中裕科技
-
乐观消费复苏 多家连锁食品餐饮公司谋划加速拓店:环球即时看
-
-
农村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达76.01%
04-10, 15:05 -
多项税收数据反映经济发展实现较好开局|热闻
04-10, 11:02 -
世界银行批准中国贷款项目 旨在减少塑料垃圾污染|观热点
04-10, 11:04 -
我国海拔最高地热电站累计发电突破5亿千瓦时
04-10, 09:54 -
环球热议:让中医药产业搭上智能化数字化“快车”
04-10, 09:58 -
多项数据向好 交通物流加速“跑起来”
04-10, 09:51 -
中国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
04-10, 10:03 -
每日消息!夯实丰收基础搭好丰产架子 全国已春播粮食1亿亩
04-10, 09:43 -
助企惠企 帮企兴企 “云会计走进专业镇”专项行动启动
04-09,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