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演出票务“霸道”条款惹争议
2023-08-30 11:57:26 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时斓娜)“距离演出还有两个月,也没有出票,为什么不能退票?”近日,来自浙江金华的王女士向《工人日报》记者反映,她在某票务平台上购买了合肥某音乐节的门票,想退票却被一再拒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女士介绍,音乐节演出分为10月28日、29日两天,每天阵容不同。“我进行缺货登记的时候选择的是10月28日199元的早鸟票,后来系统抢到的却是299元的预售票。”王女士说,自己为了能顺利观看演出,犹豫之下还是选择了支付票款,却没有注意到,抢到的是10月29日的票。
没能买到心仪演出阵容的门票,王女士立刻申请退票。几经周折联系上人工客服后,她得到的答复却是:“因为演出票品的特殊性与时效性,购票成功不支持退换票。”该音乐节的实名制购票及入场方案中同样写明:“票品为有价票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今年以来,演出市场持续升温,“一票难求”的场景屡屡出现。与此同时,演出票务原因导致的纠纷也日渐增多,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领域。
记者采访获悉,无论是由于行程有变等,还是由于演出阵容发生变化、平台跳票等原因,消费者的退票请求通常都会被拒绝。消费者只能在二手平台上转让演出票,或寄希望于通过投诉实现退票目的。
演出票售出后为何不能退票,有业内人士称,允许退票一方面可能影响二次销售,对演出主办方、场地方收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黄牛低成本囤票,助长黄牛的倒票行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如果距离演出尚有充足的时间,即使允许退票,也完全可以做到把损失降到最低。此外,目前,许多演出要求的门票、身份证、人脸识别一致的“三证合一”方式,很大程度起到了打击黄牛的作用,以防黄牛为名不退票,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票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相当于将风险全部交由消费者承担,平台有滥用缔约优势推行霸王条款之嫌。
陈音江建议,可以借鉴火车票、机票等的退票规则,制定合理的退改签制度,根据距离演出时间长短设置阶梯退票费率,而非让消费者承担全部风险和责任。
刘俊海表示,促进演出市场发展繁荣,需要进一步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演出市场生态环境,“主办方和平台应完整、真实、准确披露演出信息,若消费者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合同解除权,应当及时同意其退票请求;有关部门应充分运用行政监管、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权限,加强监管。”
时斓娜
-
-
“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演出票务“霸道”条款惹争议
-
国芯科技上半年转亏 去年上市超募16.6亿发行费2.56亿
-
午评:两市冲高回落 半导体板块强势
-
北京法海寺首次开放国宝真迹夜场
-
中元节听它说:文明祭扫才是最好的缅怀!
-
教育部:到2027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
-
衡水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3年秋季开学食品安全提示
-
名单公示!
-
今日关注:《赛马娘》国服公测!《星铁》《幻塔》大更新
-
华生科技:广州华乐充气制品有限公司是我司客户
-
127年主水管爆裂 纽约时报广场地铁站秒变“水帘洞”
-
诬告陷害!临沂1人被通报
-
秉承底盘精神新能源科技赋能 江淮1卡全系新品矩阵亮相
-
招商银行称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势在必行;上海今年最大规模拆除重建项目签约;碧桂园服务收费管理面积超 10 亿平米
-
杭州最高地标正式交付!“杭州之门”亮相
-
-
央行: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
07-12, 10:08 -
自觉抵制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礼品 盂县教科局发布《工作提醒函》
07-12, 10:08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直门达水文站:从靠人力蹲点到监测自动化
07-12, 10:07 -
自然资源部: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07-11, 16:03 -
船员大国!我国注册船员超190万人
07-11, 16:05 -
安徽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07-11, 15:10 -
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延期至明年底
07-11, 15:03 -
新闻1+1丨汛期,地质灾害如何防范?
07-11, 15:06 -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4亿
07-11,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