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能”人说┃张天任代表: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销一体化标准体系

2023-03-05 08:47:56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

关于大力支持动力电池循环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背景


【资料图】

资源循环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

一、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与创新。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是六大重点行动之一。《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221.6GWh,同比增长92.3%。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约25GWh)。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110万吨左右),超过2020年的5倍。同时,由于锂资源短缺、原材料价格飙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建议依据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国家、政府的重点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难题:

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量持续攀升,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天风证券的预测,在中性预期下,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8.4亿元,2021-2030年CAGR(复合年增长率)为58.3%;而在乐观情形下,2030年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则有望达到1048.9亿元。据天眼查APP显示2022年国内新成立的动力电池相关回收企业超过4万家,而工信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仅88家,这就对废旧动力电池流向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废弃的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市场造成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这就与发展新能源的初衷相违背。

二、电池回收价格混乱,影响市场秩序。

目前,获取退役动力电池的渠道有限,一些没有资质的“小作坊”采用抬高回收价格获取竞争优势,而不少规范企业为保证动力电池回收效率,在设备升级、数据监控、厂房建设等多方面投入较高成本,缺乏价格竞争优势,从而造成大量废旧动力电池流入无资质企业,这些企业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简单修复与包装后重新流回市场,严重扰乱了动力电池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小作坊”缺乏回收资质,易造成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竞争格局仍呈现“小、散、乱”的局面,无资质“小作坊”无序扩张,通过加价等行为大量回收废旧动力电池,对电池进行翻新处理重新售卖,在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镍、钴、锰等多种重金属,如若废电池锈蚀泄漏到自然界后,会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据悉,一块质量为20克的手机电池,就能污染1平方公里土地长达50年;负极材料中的碳和石墨形成粉尘后会造成空气污染;动力电池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属于有毒腐蚀性物质,处理不当会造成氟污染,后果不可估量。

四、部分企业缺乏技术支持,易造成资源浪费。

部分企业回收资质不健全,回收工艺、技术不成熟,非科学回收易造成资源浪费。例如磷酸铁锂退役电池有价金属附加值低,传统的湿法回收流程复杂,大量的磷、铁、石墨等资源均作为废渣被丢弃,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具体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动力电池回销一体化(回收、销售一体化)体系建设,推动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电池回销一体化体系建设。

加强政策支持,扶持更多有实力的合规企业进入动力电池回销一体化体系建设中,鼓励整车企业、电池生产商等制造企业的依靠数字网络对动力电池进行编码,充分利用其渠道优势与技术优势,对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监测,实现一体化溯源、追踪、回收。动力电池的逆向回收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退役动力电池收集难等问题,使动力电池回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加强回销一体化企业资质审核,制定处罚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销一体化标准体系,确定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加强企业资质审核,违背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相关问题的管理处罚制度,一方面可以相对拔高回收企业的准入门槛,剔除无资质企业,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与环保隐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小作坊”恶意加价回收等恶性竞争行为,降低材料回收成本,提升回收效率和运营效率,高效实现回收过程中标准化作业。

三、加强动力电池溯源平台管理,明确电池流向。

退役动力电池去向复杂,虽然整车企业、电池生产商等企业强大的营销网络掌握一定的电池渠道,但动力电池的溯源工作依旧存在难度,建议制定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办法,确认溯源环节责任主体,加强对动力电池溯源平台管理力度,尽可能实现更大范围的动力电池信息收集,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为监控动力电池流向提供依据。

四、加强回销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广,推动重点技术规模化应用。

目前,电池回收项目在离散、拆解、重组、寿命预测等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确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技术标准,持续推广回销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资源循环标杆企业发展,扩大先进技术和装备规模化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推荐要闻
房产推荐
理财图文